选择下列全部论文 将选定结果: 
研究与试制  沈龙
钱国超
周仿荣
彭兆裕
马御棠
代维菊
夏昌杰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GIS内部局部放电检测的新型SiPM传感系统,具有驱动电压低、体积小、光子转化率高等明显优势。通过局部放电光?电联合检测试验验证了新型SiPM传感系统与光电倍增管(PMT)及高频线圈(HFCT)对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也证明了局部放电相位分析法对SiPM检测结果分析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SiPM现场安装方式进行了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SiPM传感系统在现场应用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检测效果,能够为光测法的现场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58-264   朱继伟
杨晋
郭雪强
冯树龙
马婷婷
郭汉洲
沈春阳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完成以高速FPGA技术为核心,实现根据外部需求使用外触发同步控制的线阵CCD采集光谱信号的驱动。通过测试,设计的CCD驱动采样固定延时时间为2.809 9 μs,延时精度不大于86.1 ns,线阵CCD采集到的光谱信号满足光谱分析要求。设计实现外触发方式控制TCD1304采集光信号,可以为后期工业测试提供应用参考。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65-269   樊元朋
孟浩然
刘欣悦
刘欣然
王越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利用集成了微偏振片相移阵列的偏振相机来实现并行相移的动态数字全息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1/4波片将参考光和测量光变为旋向相反的圆偏振光,接着利用偏振相机上的微偏振片相移阵列得到四幅相移相差π/2的全息图,然后利用四步相移算法解调得到全息图上的测量光光场分布,最后利用角谱法完成图像在近场的再现。仿真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技术成功消除了零级像和孪生像的干扰,能够实时记录待测物的动态变化,快速获得微米级分辨率的再现图像。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70-276   董晓璇
刘明刚
罗先刚
高平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为实现在表面等离子体光刻机中对掩模与基片间的间隙测量,提出一种基于白光干涉测量技术的掩模?基片间隙测量方法,并设计了以ZYNQ芯片为核心的信号处理系统。以ZYNQ芯片的片上ARM用作参数设定、驱动控制以及前端显示,以可编程逻辑资源用于实现光谱数据的小波处理和互相关解调。系统以分布并行结构运行,大大提高了测量速度,并实现了对掩模?基片间隙的实时测量。最后为了确定测量精度,搭建了激光干涉仪精度测试平台。测试实验表明,间隙测量的重复测量精度为4.4 nm,位移测量精度为6.7 nm,满足间隙测量性能稳定和精度高等要求。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77-283   徐兵
陈跃飞
周畅
张建华
李喜峰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利用中心对称标记的中心旋转不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归一化积相关(SNCC)的模板匹配方法。该方法对由于TFT制程工艺导致的非线性缩放变形以及标记离焦情形,具有较强的工艺适应性。通过对TFT工艺变形的对准标记以及离焦的对准标记对比测试,验证了在此工况条件下,基于SNCC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对NCC及几何模版匹配算法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可以满足中心对称标记亚像素级的精确定位及测量需求。相对于传统标记中心定位方法,在对准标记产生工艺形变或对准离焦时,研究方法依旧可以获取高的可信度测量结果。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84-290   袁烨
冯奇斌
吕国强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基于标量理论计算了三阶任意宽度的台阶光栅的衍射效率,发现当台阶宽度相等时光栅的衍射效率最高。采用基于严格耦合波的仿真软件分析了不同折射率下阶梯光栅高度和衍射效率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光栅材料的折射率分别为1.52和1.74时,达到最大衍射效率时光栅高度分别为700 nm和470 nm,当光栅高度偏离最佳高度100 nm时,衍射效率分别从60 %降低到56 %和59 %降低到47 %。采用无掩模直写光刻技术制备了设计的三阶光栅,实际测试了各级衍射效率和在波导系统中的显示效果。测试结果表明:-1级衍射效率达到49.7%,波导耦出端成像清晰。研究设计的阶梯光栅具有制备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91-294   熊木地
郭俞君
李琎
张坤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提出一种新型LED智能玻璃显示驱动器。该驱动器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原理,通过驱动器中的特殊驱动芯片,将输入的串行视频数据转换为多路并行的灰度控制数据,再经过FPC软板驱动LED智能玻璃显示屏显示,实现每帧数据的全周期、4 096阶灰度级显示,多个驱动器可以进行级联,从而实现多个LED智能玻璃显示屏级联显示,进而增大显示画面,同时该驱动器还具有重量轻,体积、价格适中等优点,所驱动的LED智能玻璃显示屏各像素点色彩明亮、显示稳定,可被广泛运用于室内外LED智能玻璃显示驱动。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95-297   陶家顺
刘翔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研究了保护层对背沟道刻蚀型IGZO TFT性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电压应力下TFT的阈值电压正向漂移。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保护层对水汽的阻挡能力直接影响到IGZO TFT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优化TFT的保护层,可以有效阻挡水汽渗透到背沟道表面形成缺陷态,提升IGZO TFT器件的稳定性。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98-301   高颖
周星宇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顶栅自对准(Top?gate self aligned)结构的a?IGZO TFT器件具有较小的寄生电容,适用于驱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器。为了增加TFT器件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驱动OLED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s)器件通常需要加入遮光层。文章对遮光层的作用、遮光层信号连接方式、缓冲层厚度以及遮光层尺寸的选择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遮光层可以有效降低TFT因为光照射造成的阈值电压负偏;(2)遮光层连接电讯号电性会更稳定,并且信号连接到源极,驱动电流更容易饱和,最适合驱动OLED;(3)缓冲层厚度选择400 μm的器件性能较好;(4)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遮光层应尽可能多的遮挡IGZO,以改善器件的稳定性。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302-307   姚嘉迪
侯钰龙
潘雨聪
苏一鸣
杨水旺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介绍了一种准分布式的液漏传感装置。利用POF光纤和LED灯带实现光纤多源扫描定位检测。利用SM16703P设计LED灯带供电及控制电路,以实现低成本、高实时性的漏水检测和漏点定位。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308-313   
专题报告  刘挺
王泽央
胡书
张洋
李衡
盛传祥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介绍了二维钙钛矿的结构以及其对应的独特光激子性质。介绍了光谱中声子的特性,分析了强的电声相互作用可能是以n=3为主的混合二维钙钛矿适合作为光电材料的物理原因。最后,根据前文介绍探讨了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以期为优化二维钙钛矿光电材料和器件提供思路。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29-238   甘文风
张希仁
张洪
黎燕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对基于机器学习的散射环境下光学调控及成像目前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从网络类型、网络结构、训练方法等方面分析现有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对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散射环境下光学调控及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39-250   郑国兵
陈云昌
孙磊
王璐
邱旭蒙
符昭邦
邹一杰
摘要 + 请注意:下载全文可能需要登录或支付相关费用 研究比较了有机硅和丙烯酸两大类液态光学胶胶水的性能差异。介绍了不同性能参数对贴合工艺和质量的影响程度;同时针对目前液态光学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开胶、气泡、MURA黄斑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为胶水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PDF全文   HTML全文 光电子技术, 2020年第40卷第4期 pp.251-257   |